口渴時,身體已脫水2%了!
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,
其實當人感到口渴想要喝水的時候,身體內失水已經達到2%了,
這時身體的某些功能開始處於下降狀態,
例如,腎臟為了保護身體內其他器官不至於過度缺水影響到臟器功能,
自動減少尿的排出,從而出現尿少的現象;
由於條件反射和信號傳遞不暢,神經系統出現功能下降,
導致疲乏、頭痛等症狀,這些現象是提醒人們必須迅速補充水分的信號。
少量多次飲水更健康
"我保證在2010年每天喝8杯,即1.5升的水”。
這是2010年世界腎臟日五個誓約中其中一條。
少量多次的飲水方式,更有益於健康。
水在胃內只停留2-3分鐘,
很快進入小腸,再被吸收進入血液,
1小時左右就可以補充至全身的血液。
體內水分達到平衡時,
就可以保證進餐時消化液的充足分泌,增進食慾,幫助消化。
如果等到口渴了,一次性大量飲水會加重胃腸負擔,
使胃液稀釋,既降低了胃酸的殺菌作用,又會妨礙對食物的消化。
及時地補充水分,有助於促進身體各器官的健康,提高工作效率。
飲水要主動,更要養成規律性飲水的習慣,
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,更不可用飲料替代水。
飲料含有糖和添加劑,不可經常飲用,
而水,尤其是天然礦泉水,不僅不含任何化學添加物和糖、添加劑,
而且還含有有益健康的偏矽酸、鈣、鎂等天然的礦物質成分。
每天八杯水原則
濕熱的天氣,容易導致人們咽喉炎、皮膚乾燥、便秘等“上火”的現象,
因此一般建議,每天應至少喝1.5升水。
每次1杯,每杯200毫升左右,分8次飲用,
其中,3杯規律性飲水(包括早起、午休後和睡前,都應該各飲一杯)
和5杯隨意性飲水。
建議的喝水黃金時間點:
7:30 — 早上起來洗漱後空腹喝一杯水。
睡眠時隱性出汗等和空調環境,
導致體內損失了很多水分,
起床後雖無口渴感,但體內仍會因缺水而血液黏稠。
飲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,
增加循環血容量,同時也有利身體代謝、排毒和晨練。
一日之計在於晨,早起時喝一杯優質的天然礦泉水,
會讓一天都感到精神抖擻。
9:00 — 到辦公室後先別急著喝咖啡
給自己喝一杯溫開水或優質的天然礦泉水,
有利迅速進入工作狀態。
11:00 — 工作一段時間,起身動動的時候
給自己第三杯水,
補充流失的水分,放鬆緊張的工作情緒!
13:00 — 午餐半小時後,喝一些水,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,
除了有利營養吸收,也可以消除午餐的口氣。
15:00 — 下午的這一杯水很重要喔!
除了補充在冷氣房裡流失的水分之外,
還能幫助頭腦清醒, 給身體充充電,提升工作效率。
白水,尤其是優質的天然礦泉水,
是最健康安全的飲品,不建議把咖啡作為提神飲品長期飲用。
17:30 — 下班前,再喝一杯水,舒緩一天工作的疲勞。
想要運用喝水減重的,可以多喝幾杯,
增加飽腹感,待會吃晚餐時,自然不會暴飲暴食。
20:00 — 晚飯後來一杯,
幫助消化及營養吸收。
22:00 — 睡前喝一杯,降低血液粘稠度,
預防中風,可讓睡眠更香甜。
如果運動,飲水量應增加
當體力活動增加或環境溫度增高,則應增加飲水量和飲水次數。
運動期間,不論活動量大小都應該飲用足量的水。
為了儲存足夠的水,在運動前就應該飲用至少1杯水。
運動時由於體內水的丟失加快,
如果不及時補充就很快引起體內水分不足,
一般建議,每運動半小時左右就應飲水1杯。
在運動強度較大或明顯流汗時,由於流失的礦物質較多,
務必要注意在補水的時候要補充礦物質。
運動後,還應飲用1—2杯水。